譚華軒
沿后海鴉兒胡同穿胡同,過了香火很旺的廣化寺,再往鼓樓西大街方向走,西藏駐京辦事處東面可見到一處掛滿紅燈籠的悠長小巷,走到小路盡頭,“譚華軒”——古色古香、充滿京味大家風范的四合院讓人眼前豁然開朗,沿巧雕精刻、彩畫逼真的走廊,傾聽山石中順溪流淌的水聲,仿佛讓人走進清末民初年間的朱門大院。
這里經營的譚家菜與院子的景致很相配,因為譚家菜的源頭就是從民間官府之家而來,坐在這里,猶如時光倒流,仿佛來到了因仕途不暢卻酷愛珍饈美味的譚宗浚父子的府上……在這兒,專業的老饕總是會先來叉燒肉、紅燒鴨肝、蒜蓉干貝、五香魚、軟炸雞等幾盤酒菜,佐以上好的紹興黃酒飲到二成之后,再品一道這里的當家菜“黃燜魚翅”——用的雞湯底是北京西山的走地母雞熬制,金黃而透亮,鮮濃而不膩口,入口后的那份鮮美,余韻悠長,久而不散;魚翅所選用珍貴的“呂宋黃”,經特殊處理后燜6小時以上,柔軟糯滑。“清湯燕菜”更有其獨道之處,燕窩浸泡3小時,再用清水反復沖漂,細致入微地擇盡燕毛和雜質;泡發好后,放在大湯碗內,注入半斤雞湯,上籠蒸20至30分鐘,取出分裝在小湯碗內;然后再把以雞、鴨、肘子、干貝、火腿等料熬成的清湯燒開,加入料酒、白糖、鹽,兌好味,盛入小碗內,撒上幾根切得精細的火腿絲。菜湯清如水,略呈米黃色,味道鮮美,燕窩軟滑而不碎,極其養人,道道體現了譚家菜烹飪的講究。正是由于官府菜的事前功夫煩瑣,所以對所有的食客來說,想來此就餐,必須提前預定。
這里只設6個包間,每人500元起價,一派富貴人家的家宴風范,且絕不接待沒有預訂的“不速之客”——有錢也吃不著,因為譚家菜的講究便是“費工費時”。
譚家秘方譚家菜以清淡鮮美為主,調料講究原汁原味,所以制作的海鮮味道鮮美、質地軟嫩。
其實很多菜的關鍵,便是“清湯”。譚家的清湯極清極鮮,只會幫助素淡的原料提鮮,而不會影響原料的質感,而清湯的關鍵,就在于雞的選用。必須是3年不下蛋的母雞——資歷深的可從雞皮的顏色及手感分辨出來。老而梗的母雞才能燉三四個小時不變形,油入湯中。燉的時候絕不能揭蓋,中途也不能加湯,從早上一直燉到下午,用膩子清除湯里雜質后,譚家秘制清湯便制成了。
為“譚華軒”料理親臨指導的,是現就職北京飯店的“譚家菜”第三代傳人王炳和先生,他可是曾經榮獲世界酒店服務最高獎項——美國優質服務科學學會頒發的“五星鉆石獎”的“譚家菜”傳人,而擔任菜肴主理的正是王先生的高徒周宏。
關鍵字: 北京 紅燈籠 美食餐飲 譚華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