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家樂”的吃與住
山西人的飲食風俗,有著濃郁的黃土高原氣息和傳統的生活特色,大范圍屬“北方型”。
山西旅途沿途風景
山西人嗜好吃面的飲食習慣,夸張地說,每飯幾致無面不足、無饃不飽。就是谷子盛產區的農家,以米為粥或撈飯,也要搭配拌湯、湯面之類的面食。湯面中熗入油,或放蔥花,或加香椿嫩芽。這種粗茶淡飯,既能滿足人們的口腹,又有濃郁的黃土高原農家氣息,使人得到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晉中平川地區,農家的午餐幾乎都以面條、面片等面食為主,或剔或揪,或搟或壓,或撥或擦,造型各有特色。各種各樣的面食,加上具有地方特色的澆頭、佐料,聞一聞濃香四溢,吃一吃風味別具,使人感到吃山西面食真是一種美的享受。北部地區的黃米面糕和莜面,南部地區的白面饃,無論造型、口感都各有特色。
山西農家樂
山西人喜喝湯飯的習慣由來已久。除晉南部分地方外,各地居民大多如此。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絕少有飲水啜茗的條件,全靠吃飯時的湯水一并補充;且山西人過去吃飯少有蔬菜,全憑鹽、醋相佐,口味明顯偏重,形成了喜湯食的習俗。在山西居民的農家日常食譜中,湯飯的種類最多,吃法也最為講究。如晉中一帶的三合面流尖、三合面抿蝌蚪、什錦空心拌湯等,都是比較講究的湯飯。山西民間還有這樣的說法:"吃飯先喝湯,一輩子不受傷。”
山西農家樂
山西的村鄉,一般蓋房都習慣于坐北朝南,一個村莊,往往由許多坐北朝南的院落并排構成,結構簡單,排列整齊。院子里,往往要安排一定的地方做雞舍、豬圈,也有時人家要修個兔窩、狗窩什么的,不盡相同。還要劃出一定的地養花種樹,現在時興種果樹,干果樹,像核桃樹、棗樹、花椒樹;水果樹,像蘋果、梨、桃、杏、柿子等。
院子里,有些地方喜歡用青磚鋪地,有些地方喜歡用河床里的鵝卵石鋪地。還有的地方,則用水泥抹出一部分地皮,備曬糧食用。山西部分地區的屋頂有意識地抹成平的,也是作為打場后曬糧食用的,這種習俗,在太原、晉中一帶為盛。
院落一般都是封閉式,即一個門,進出都從此門經過,別無他門出進。院內的墻,即圍墻,一般分成幾種:一是磚墻,二是土坯墻,三是石頭墻,四是板筑土墻,還有木柵欄墻、籬笆墻等等。有些墻,搞得很簡易,墻身也不高。但有些墻,卻十分講究,磨磚對縫,由石頭作基礎。
院落的大門是門面,一般都講究對大門的裝飾。一般人家,都要搞一個比較像樣的門樓,搞一對比較敦實而耐用的門扇,用油漆漆過。油漆的顏色可以是黑色,也可以是赭色、棗紅色等。
山西農家樂
一進大門,往往要建一個照壁,作為裝飾,在照壁上作畫、寫字。農村人一般喜歡的畫是"松鶴延年"、"喜鵲登梅",喜歡寫的字是大"福"字或者"壽"字、"祿"字等。
太原、晉中一帶的四合院,過去土坯房居多。如今,大多用一磚到頂的房屋代替。而且把紙窗戶換成了玻璃窗戶,便于采光。室內,為了取暖,習慣睡土炕。有許多家庭,室內地面都改用砂灰壓抹,干凈、整潔,還有的人家是用水泥地面的。
關鍵字: 傳統 農家樂 山西人 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