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獨游潤揚(8)湖山相依,寺裹金山
旅游札記——煙花三月獨游潤揚 (八)湖山相依,寺裹金山(21p) 鎮江是國務院頒布的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有著久遠的歷史,隨著朝代的更替曾多次易名,如三國稱京口,隋唐稱潤州,北宋之后稱鎮江,在國民政府執政時期還做過江蘇省的省會。 鎮江著名的風景名勝是城北臨江的“京口三山”,這次出行因時間短暫,打算只去這“三山”看看。 走出客運中心,街面上人流熙攘,不斷有人追著給介紹旅店,旅婉言回絕。在街頭報亭買張鎮江地圖,確定所在的方位,此處是中山西路,預想先去金山,對照地圖,有一條近路,但這條路上沒有直往金山的公交車,2路車倒是直達金山,不過要在城區繞個圈。打的還是乘公交?想起比爾·蓋茨的話:“花錢如同菜里放鹽,要恰到好處。”1塊錢能辦的事,何必要花10塊,況且時間足夠,順便還能看看市區的街景。 邊走邊想,看到馬路對面幾個大字:恒順醬醋廠,原來這個醋廠在這兒啊。除了山西的陳醋,鎮江恒順香醋在北京超市的貨架上穩穩占據著一席之地,盡管價格要比北京出產的香醋貴上一倍,然而畢竟是大會堂的國宴用醋。 2路車來了,醋廠恰好是它的一站。登上2路,還有一些空座。望著窗外的街景,感覺這條中山路(分西路、東路)是鎮江的一條繁華的主街。車拐過兩次彎兒,行進在一條窄窄的街巷,路旁排布的店鋪和閑逸的人群,仿佛使我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北京的街道上……2路車行至終點的車場內,金山到了。 看著站內的車牌,去焦山的104路也在這里發車,那就住在附近吧,明早方便乘車。 金山的周邊好像并不繁華,有點像城區邊緣的樣子,路邊有一排賓館,進入第一家,詢問價格和設施后開房入住。 感到天氣有些燥熱,泡茶歇乏,躲過最熱的時段。16:00,走出賓館,來到對面的金山公園門前。 知道金山,最初源于“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神話,后來還有“梁紅玉擊鼓抗金兵”等故事傳說。少年時代富于幻想,隨著年齡的增長,虛無飄渺也漸漸遠去,現在站在金山前,卻是一種淡泊的心緒。 古時的金山是長江中的一個島嶼,隨著江道的自然變化,在清代道光年間,與南岸陸地相接。金山雖稱山,實際并不高,海拔僅有44米。山上的寺廟始建于東晉,據傳,唐代高僧法海云游至此,修繕寺廟時挖出黃金,故名金山。依山而建的廟宇層層相連,遠觀只見寺廟不見山,因此有金山“寺裹山”的說法。 金山的門票50元,是磁卡自動檢票,第一次使用這樣的門票是7年前在昆明世博園。金山門前的檢票員對我說,時代在發展,門票也開始應用了高新技術。我淡然一笑,這也算高新技術?不就是在磁卡上打個眼兒嗎!我就是搞自動化的,一個完整的自動門進系統可不是僅在票上打開個眼兒這么簡單。 一條筆直的馬路將金山公園分為兩部分,左側是湖,右側是山,通往湖區的水面上架著一座新建的廊橋,好像叫金泉橋。 繼續前行,來到山門前。一般來說,寺廟的山門應該朝南,可
關鍵字: 歷史 國務院 國民政府 江蘇省 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