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縣美食集錦
籠籠肉夾饃
籠籠肉夾饃
籠籠肉的做法:
材料:五花肉(絞肉)、大米、辣子醬、五香粉、精鹽、紹興料酒、姜末。
1、大米浸泡3小時后,用搟面杖碾成米糝。
2、辣子醬里摻入溫水,和勻,用紗布把辣子醬和皮過濾后,與精鹽、五香粉、紹酒、姜末、大米糝攪勻(有殘留一點辣子醬也沒關系),然后和絞肉攪拌均勻。
3、拌好的肉裝碗,上籠用旺火蒸30分鐘即成。
羊肝夾饃
羊肝夾饃
羊肝夾饃,它以筋韌柔軟,鮮美適口,營養豐富,別具風格為特點,素為人民所喜愛。且博得群眾給予“螞蟻上樹”的雅號。
窩窩面
窩窩面
色澤絢麗,鮮香醇厚的窩窩面,歷史悠久,譽滿關中,深受人們的歡迎和稱贊,有道說:“美味佳肴都嘗遍,為首還算窩窩面”的美稱。
疙瘩面
疙瘩面
系光緒年間城內“悅來館”的伙計,綽號“帽蓋李”者創制。其特點是:面條細長柔韌,臊子油而不膩,澆酸而香。細品慢咽,回味悠長。本品食用的方法也很講究。食用前,先舀一小碗酸湯,謂之“渴湯”嘗鮮。食用時需小碗兩個,一碗盛酸湯,一碗盛面條(約50克)。食湯面時,向面碗內澆上臊子,倒入酸湯;食干面時,用筷子挑起面條,在酸湯內涮熱涮勻,然后放回原碗,澆上臊子。
南點心
南點心
以本縣傳統糕點與引進、改進的南方糕點配裝而成,屬于本縣傳統食品之一。在同一包內,由17種形態各異、風味獨特的糕點配裝組成。其名稱有:雞油餅、黑白太師餅、腰子酥、玫瑰墩、合子酥、小松餅、大松餅、楊酥、梅酥、紅狀元、黃狀元、茶酥、麻酥、菊花酥、佛手、小桃酥等。該品宜鮮食,不易長存。
葫蘆雞
葫蘆雞
葫蘆雞又名香酥雞,經蒸、炸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具有顏色金黃,外層脆、松,中間鮮嫩等特色。食用時備有椒鹽面和糖,喜咸,蘸椒鹽面,喜甜,蘸白糖就食。
清蒸猴頭
清蒸猴頭
清蒸猴頭在三原面市約百年。該品具有滋陰補陽的功效。過去猴頭菌為自然生長,價值昂貴,今人工培育猴頭菌成功,其價格約與海參類制品相當。明德亭制作的清蒸猴頭用主料佐以干貝和雞釀子,以其味鮮而醇、營養豐富而聞名。
白封肉
白封肉
清代,由東里堡始創,后傳入縣城。它以豬五花肉為主料,加特殊輔料制成。具有潔白透明,肥而不膩、醇香味長等特點。1983年評為陜西省著名風味食品。
綠豆糕
綠豆糕
以其餡料不同分為豆沙綠豆糕和素綠豆糕。質地綿軟、甘涼爽口,有綠豆清香味,并有清熱解毒之功效。明嘉靖四十四年,邑人溫純寫詩贊美道:“豈止適口腹,且足清肺肝。忻然一餐后,俯仰天地寬。
關鍵字: 窩窩面 肉夾饃 葫蘆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