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孟門山
距壺口瀑布下游五公里處,“十里龍槽下方,在黃河谷底的河床中,有兩塊梭形的巨石,巍然屹立在巨流中,形成兩個河心島.這就是古代被稱為“九河之蹬的孟門山。相傳這兩個小島原為一山,陰塞河道,引起洪水四溢,大禹治水時,把此山一劈為二,導水暢流。此二島,遠眺如舟,近觀似山,俯視若門。又傳說古時.孟家兄弟的后代被河水沖走,曾在這里獲救,故將此二島稱為孟門山。
大孟門島長約300米,寬50米,高出水面約1 o米。其南面石崖上,有清、雍正初年,金明郡守徐洹瀛題刻的“臥鎮狂流4個大字.匾幅長2.5米,寬1米,是對此處山水奇景的真實寫照。小孟門島在大孟門島上游1 o多米處.僅五、六十米長,這兩個河心島全由呈水平狀產出的塊狀灰綠色砂巖組成,巖石堅硬,抗風化性能較強。
孟門迎著洶涌奔騰的泥流,昂首挺立,任水滔天,終年不沒。孟門“南接龍門千古氣,北牽壺口一絲天,其雄姿與龍門、壺口組成黃河三絕,而又以自己獨特的風貌著稱,古詩有“四時霧雨迷壺口,兩岸波濤撼孟門的佳句。
歷史文獻中.對孟門的記載不少.當地民間有關孟門的傳說更多。據《地理知識》表明.孟門原是黃河河床上的一處裂點。壺口瀑布當時就出現在這里。由于長期以來地殼上升.河流下切作用增強.溯源浸蝕.裂點上移.瀑布由孟門移動到現在的位置.瀑下深潭發展成今日的“十里龍槽.而孟門山就是瀑布深潭上移殘留下來的巖石塊體。
孟門山雖然不足以稱“山、但它的奇特景致引人入勝。清人南鵬在詩中寫到“聞說孟門小.來看大似拳。生就書案景,擬在畫中懸。
黃河孟門不但風光迷人.有“孟門夜月之美.而且在研究黃河發育史中.也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關鍵字: 歷史文獻 壺口瀑布 河心島 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