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游壺口瀑布
西出縣城不遠,一直是黃土高坡的呂梁山變成了石山。石山一直擠擠挨挨堆到黃河邊,不知是不是上蒼故意改換石山去約束黃河。否則,游走到洛陽的“黃龍”不知又攜帶多少黃土稠泥!
石山還是養人眼睛,處處林木蔥郁。林密處滿眼綠色,不見山石,像是近代張大千酣暢淋漓的潑彩青綠山水;林稀處白石山上點點翠綠,正似北宋米芾點染的“米家山”。再見吧,壺口瀑布,您永遠在我心里!看來,大自然本身才是畫畫的大師,信手涂鴉,隨意敷彩,皆成佳構妙圖。愛美的人外師造化,虔誠臨摹,畫得“形似”、“神似”了,才能贏得一頂“畫家”的桂冠。其實,再美的畫,也畫不出真山那大氣勢,那攝人心魄的震撼力。
這不,拐過山嘴,一望見山腳下那真正的黃河,那大氣磅礴的黃河,九條遠道朝圣來的漢子就個個瘋狂了,喊呀叫呀,心跳到了口外。
河道中間有兩塊巨石,似山丘小島,穩立黃河激流之中,此即“孟門山”。傳說,當年大禹疏導黃河,鑿開壺口后,看到水勢過于湍急,便往河中丟了兩塊“息壤”——會隨水位而漲的神土,這就是孟門山。無論洪水多大,孟門山始終不會被淹沒。山的崖壁上刻有“臥鎮狂流”四個一丈見方的大字。現在從河西岸到孟門山架設了鐵索橋,島上建有大殿廳臺,還有一尊高大的雕像,那一定是大禹了。島上游便是壺口瀑布了。聽說從陜西境內看瀑布角度最好,大家飛速穿過跨河公路橋,沿河北上,幾分鐘便到了瀑布身旁。
到了!到了!我們到了!
摩托車拐過一個山嘴,黃河突然蜿蜒在眼前。疾馳一天半的九條漢子,興奮得跳下車,扯手歡呼起來。
這里是黃河的特殊地段,散漫的河道驟然收縮成窄窄的峽谷,我們腳下是峽谷的南口,上游4公里處峽谷北口,就是著名的壺口瀑布,我們魂牽夢繞的所在,此行圓夢的的地方。
早在一個月前,我們幾個騎摩托旅游愛好者就決定利用“五一”長假出行,而照顧到不同人的工作安排,只有3號至5號三天時間。
2日夜,我多次起床探望,窗外仍春雨淅瀝 。四五點時 ,天知人意,收住雨腳。我放下心用餐備物,7點整準時趕到出發地點,哇噻,其他8人已經到齊!
駕摩托出游 ,最大缺點是吃灰太多。細雨初霽,路面濕潤,不起塵灰;天空碧藍,純凈如洗。8輛鐵騎等距飛馳,發動機輕松歡唱,人臉上洋溢笑意,眨眼間已出洛陽地界。在一面“三門峽歡迎您”的過街橫幅下,頭次遠行的小弟兄興奮地倡議留個影,于是“咳”一聲,人人舉起“v”形手指。
跨黃河,過平陸,進入山區。我常飛騎遠征,對急轉彎的山路習以為常,剛壓車轉過一個急彎,便習慣性地從后視鏡中關望后面車友,只見雅馬哈125一下沖入邊溝,摔倒在地。我撥馬返回,車手已鯉魚打挺站了起來,卻怔怔地對車發呆。我先問人,萬幸無傷;再扶起車,摁電起動,無效,踹踏桿,轟地響起來,心遂落了地。于是寬慰發呆人:騎車人難免摔跤。沒事沒事,穩穩神再走。
外出旅游,應有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質。路差,摔車,餓肚,受傷,走冤枉路,通通泰然處之 。不如意事來了,難受也是白難受,只會加倍不如意。想開了,是增添次人生體驗,日后細細品味,可增加自豪感哩。所以,我對自己的、別人的挫折只總結教訓,不嘆氣埋怨。
瞧摔倒的車,前胎的齒牙已基本磨平,別說摩擦力了,碰上些刺頭硬物,怕還要扎胎哩。這是出遠門的大忌。舊胎病車湊合,看著省了幾十元錢,可出了事,大則損兵折將,小則影響行程;不出事亦讓人提心吊膽,得不償失。返程時,我們前邊的車跑跑等等;我的車也主動馱上兩套行裝,沉重得不好把握平衡,主要也是關心這輛車的狀況。
回來后才知道,這車是臨時借來的。
這些年,河南猛抓公路建設,路寬且平,司機稱頌。一出河南,車避裂縫繞坑凹,速度立馬下降。傍晚至鄉寧縣城附近,路已非路,大坑套小坑,坑坑汪泥水。車只好慢悠悠打擺子,人只得靜下心練車技。行至縣城,天已全黑。預定至城北的千佛寺露營。資料說古寺依山而建,前有清清河水,綠綠草灘。及至趕到,車燈下察看,寺倒是依山而建,只是寺小山陡,找不到帳篷的立腳之地;河灘里取石篩沙,遍布溝坑,更難棲身。大家只好折回縣城投宿旅店。
翌日晨,隊長規定7時出發,我天明即起,先登上旅社房頂環顧風景,見南邊兩座小山頭上有古塔隔溝相伴,心中大喜。忙輕輕洗漱,悄悄推車,直奔山頂。出遠門時間寶貴,能多見識些東西比睡覺劃算,欠的覺回去補吧。
摩托剛繞上山頂,太陽已在東邊山頭露出笑臉,燦燦爛爛,霞光四射,將遠近兩座古塔和山巒勾成濃重的剪影。我忙取出相機選角度抓拍。眨眼間,太陽升至塔頂,雙塔迎日的剪影效果便化為無有。我慶幸著來得及時。詢問晨練人,方知近處的塔叫“狀元塔”,隨手記本上,繼續駕車沖上盤山曲徑,開進古塔下的一個窯院。
山西黃土高坡上的窯院干干凈凈,土墻圍成一個羊圈,矮籬護著兩畦菜田,三四只雞蹲在墻頭聊天兒。半圓的窯洞頂,密密的木窗欞,構成獨特的民俗圖案。坡頂上槐樹婆娑,槐花飄香,葉綠花白中聳起映著紅日的磚塔。我一邊夸贊著老鄉住的是風水寶地,送份開心給人,一邊攀上院墻,居高臨下拍攝這幀民俗畫,然后飛車下山,在城邊小吃攤兒上狼吞虎咽地喝一碗豆腐腦、吞二個茶雞蛋、塞進三根短油條,準時趕回旅社。唉,我的弟兄們呀!有的正慢吞吞地收拾行裝,有的才刷牙外出填肚子。我在門外一等近一個小時,這寶貴的時間四處轉轉又能多拍幾幅讓自己心動的照片,好可惜!
出縣城北有近路通209國道,雖是土路,卻比昨晚的“水泥路”好走百倍。行至山頂,見遠山飄浮在山嵐中,隱隱約約,起起伏伏,正是一幅淡墨國畫。新買的數碼相機沒有中文說明書,尚須摸索著使用。喲,正常曝光,霧中遠山淡得不上畫面;增加曝光,近處景色又污黑一片。得,先過過眼癮再說。
這段國道是新鋪的油路。路平人少,時時有槐林夾道,花濃風甜,車速不由得加快。路邊不時有放蜂的,可憐蜂兒砰砰撞在頭盔護眼鏡上,不知生死如何。眨眼間,已到了隱在山凹里的吉縣縣城。
吉縣縣城比鄉寧小得多,更像是平原上鎮子的規模。沿山澗一條長街,街兩旁多是矮房舊樓,眾人熙來攘往,車輛慢慢穿行,騰起塵霧。轎車、三輪機動車、大馬車同行于路,我們像是回到了改革開放初期。
進縣城時已等齊了后邊車手,可我過了縣城,久等未見后邊車子鉆過不長的街道,便折回察看,原來有弟兄丟了油箱上的鑰匙,已請街頭手藝人卸掉油箱蓋正配鑰匙。本想建議弟兄們只要能打開蓋子不誤加油,待回去再配,爭取多留點時間去品味壺口,欣賞沿途風光,但想想都是初次合伙,恐不能理解時傷了友情,便耐心去城外等了近兩個小時,拍隱匿在溝壑里的窯洞,拍戴著面紗的放蜂人,順光、逆光、補光,熟悉相機的性能。
真的感謝大自然的造化,真的崇敬大自然的威力。那柔順的河流,竟將巖石沖刷出那么深深的一條峽谷。洶涌黃河,“源出昆侖衍大流,玉關九轉一壺收”,500余米寬的河面驟然收縮,河水翻騰咆哮,排山倒海般跌進這30米寬的深谷,像草原上狂奔的馬隊駝群,似脫逃樊籠的雄獅猛虎,一下子擠進這狹窄的的壺口,憤怒地狂吼著,不屈地騰跳著,于是轟轟的水聲傳出數里,驚得飛鳥亦不敢從天上掠過;激揚的水花騰起散開,白蒙蒙遮天蔽日。我盡量靠瀑布近點、低點,仰視上去,感悟那河水從天而降的壯觀,承接那水花的沐浴。
我從不信神,這時心卻崇敬得發抖,一種對自然的畏懼。巖石至硬,卻無奈地在至柔的水面前讓開通道,退去棱角。我仍然不信神,身體里卻膨脹起一種激情,我感悟了水一往無前穿石劈山的力量,我承接了黃河母親意志力的饋贈。黃河,母親,您不僅養育了中華兒女,更傳承了不屈不撓、勇無直前的拼搏精神。
我的淚和水花融在一起。腳下飛起一道彩虹,那是母親和子女溝通心靈的的橋梁,是子女獻給母親的花環。
我真想一直這樣默默地坐著。閉上雙眼,靜靜地聽飛瀑擊水、驚濤拍岸的轟鳴,感悟母親河那有力的心跳。可是,催著回程的喊聲不斷傳來。
再見吧,壺口,您永遠在我心里!
從此,我周身的血液,也會同您一樣勃勃有力!
夜宿鄉寧城外。河灘青青,草地上五個帳篷張開如花。野餐是酸辣熱乎的米粉、韌勁十足的熟牛肉、煉乳面包、火燒饃,吃完趁熱鉆進睡袋。人語漸息,河水聲起,潺潺淙淙,如奏古琴;微風拂帳,嗚嗚咽咽,如吹風笛。思緒飄飄,飛回壺口。
第三天,車走襄汾、曲沃返回,路況多佳。過鄉寧境內的火焰山時,沒見赤焰的奇山,卻見滿山翠綠,不時挺起棵棵青松,虬干老枝,宛如森林公園。垣曲境內青山翠嶺中倒是突起一座紅色山包,赤如火焰,引得身后騎手大叫停車留影。
襄汾至侯馬路況最佳,新鋪水泥,路中設隔離帶,人車又少。我的車速表指針在80左右晃悠,發動機聲勻如音樂。趁機扭腰,聳肩,伸腿,擺臂,做騎行操,消除疲倦。
垣曲境內農業多用地膜,條條白色鋪滿梯田,依山就勢形成優美圖案。夕陽映照,分外明亮。一群農民畫家正在田間勞作,友好地邀請停車拍照的我“回家吃飯吧!”
至小浪底水庫北岸,滿月高懸, 湖水泛光,銀白一片,更顯群山黑重 。山間燈光閃爍的該是村落農舍,山頂燈光一片的會是賓館別墅,燈光橫空一排亮如天燈天街的原來是大壩頂上的路燈。大家走走停停,說說看看,水庫夜色竟然如此神秘美麗。
關鍵字: 呂梁山 壺口瀑布 黃土高坡 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