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夜光杯廠
quot;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quot;甘肅酒泉自西漢霍去病征西來此,將御酒傾入金泉而得名后,古來文人墨客多有辭章稱述。最著名者莫過于唐代詩人王翰的《涼州詞》詩曰:quot;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quot;葡萄美酒產于涼州,夜光杯則產于酒泉。紅花綠葉,天作之合。酒以杯得名,杯以酒傳世,相得益彰,名馳千秋。
酒泉市夜光杯廠(工藝美術廠),位于酒泉市民意街2號,是一家有近五十年歷史,專門生產quot;酒泉夜光杯quot;和玉雕旅游工藝品的老字號企業。于一九五六年建廠,現有職工58人,其中:專業工藝技術人員32人,生產車間5個,內銷工藝品部1個,外賓銷售部1個,各種專用設備32臺,通用設備3臺,廠房面積3563m2年銷售額260萬元,利稅35萬元,創匯60萬元,年產各類夜光杯和玉雕旅游工藝品8萬余件。
酒泉夜光杯是一種用玉琢成的名貴飲酒器皿。當你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會閃閃發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據《十洲記》記載:周穆王時,西域向朝廷進獻夜光常滿杯。杯是白玉之精,記述了西域夜光杯的特色。酒泉夜光杯的形成至少在唐代就已有之。酒泉是河西通衢之地,東迎華岳,西達伊吾,北通沙漠,南望祁連。制作夜光杯的玉料就是采自距酒泉城百余公里的祁連山中。
生產夜光杯,要經過選料、鉆棒、切削、掏膛、沖碾、細磨、拋光、燙臘等二十多道工序。酒泉quot;夜光杯quot;采用優良的祁連山玉精雕細琢而成,造型獨特,式樣精巧,分傳統夜光杯和仿古夜光杯兩大類。其色,黑賽烏漆,白如羊脂,墨綠似翠,紋飾天然。杯薄如紙,光亮似鏡,內外平滑,玉色透明鮮亮,用其斟酒,甘味香甜,日久不變,尤為月光下對飲,杯內明若水,似有奇異光彩,因而自古就有quot;酒泛夜光杯quot;之佳傳。傳統夜光杯有大、中、小高腳杯、平底杯、啤酒杯、微型杯、三泡臺玉蓋碗。仿古杯有爵杯、鳳杯、觴杯、牛頭觥、雙鳳杯、雙龍海棠杯及酒具、茶具。玉雕旅游工藝掛件有八十多個品種。是旅游紀念、饋贈親友之珍品。
在明末清初玉器生產的興旺時代,那時酒泉有玉器作坊十來家,當時夜光杯除由本地小販轉售外,其余的或為晉陜一帶客商運往京、津、滬轉銷內地,或為商販運往康、藏一帶換取鹿茸、麝香,或為外國傳教士帶到國外,年遠日久,于是遐爾聞名,遂有金張掖、銀武威、玉酒泉之稱。
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扶持下,玉器工人走上了公私合營的道路。1957年,老藝人王三忠去北京出席了全國工藝美術老藝人代表大會,并榮幸地代表酒泉人民向毛主席敬獻了兩只夜光杯。1958年夏天,朱德同志到西北視察來酒泉,指出:quot;夜光杯這個傳統手工藝品不能斷絕,要大力發展quot;。同年底成立了地方國營酒泉夜光杯廠。酒泉夜光杯經過老、中、青三代工藝技術人員幾十年地不斷奮斗,目前已有三十多種造型,分為中式杯、高腳杯、平底杯、仿古杯四大類。中式杯有大、小兩種;高腳杯有大、中、小三種;仿古杯有爵、觴、觥、樽四種。中式杯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渾圓深沉,古樸典雅,象征著中華民族憨厚樸實落落大方的風格。高腳杯又稱西式杯,有西方帶座玻璃杯的造型特點,杯體曲線突出而自然,玲瓏精巧,不乏中式杯亭亭玉立的氣質。
酒泉夜光杯廠生產的傳統夜光杯和仿古異型夜光杯曾多次榮獲省優、部優稱號,并先后榮獲全國旅游商品研評會金獎,輕工部優秀出口產品銀質獎、全國工藝美術行業優秀質量管理獎等18項獎項。該廠1994年經國家旅游局、國內貿易部等部委評定為全國旅游商品定點生產企業。1996年被甘肅省認定為quot;中華老字號quot;企業。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及港、澳、臺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接待外賓和海外僑胞三萬多人次,曾圓滿完成對五十多個國家的駐華大使及泰國公主詩琳通的外事接待任務,是酒泉地區對外參觀旅游景點之一。酒泉夜光杯廠的發展始終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和關懷,中央領導同志朱德、葉劍英、方毅、陳慕華、喬石等先后到廠視察。《光明日報》《羊城晚報》《甘肅日報》等多家報刊,曾對該廠及夜光杯產品作過報道。每當旅游季節,中外游客便紛踴而至,以目睹夜光杯的制作而欣慰,以得到酒泉夜光杯為滿足。
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我們堅持在產品上創新,工藝制做上求精,堅持一流的產品質量標準,利用西部大開發的機遇,把酒泉夜光杯推向全國,先后在北京、上海、廣東、深圳建立和擴大銷售網點,通過對夜光杯的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和熱愛西部酒泉,讓夜光杯這一傳統工藝珍品綻放出更美的光彩。
關鍵字: 夜光杯 工藝品 祁連山 老字號 高腳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