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藏族飲食習慣介紹
琵琶肉
琵琶肉
琵琶肉是一種采用藏族傳統的腌肉方法制作的肉食。具體作法將宰殺后的豬刮毛洗凈,開膛取出內臟,剔去骨頭。然后撒上用花椒、胡椒、草果、鹽等調制的佐料面,還要抹上燒酒。用線把刀口縫好。在豬耳朵里各塞上一個核桃,在豬鼻孔里也各插一根粗細剛好能塞嚴鼻孔的小木棍。放幾天之后,取出木棍,灌一些鹽水進去,再塞嚴木棍。因其形狀像琵琶,故稱“琵琶肉”。《滇南新語》說琵琶肉“薄膩若明珀,開類琵琶”。琵琶肉的腌制工藝具有千年的傳統,琵琶肉可以四、五年不變質,味道鮮美,風味獨特,肉色透明,可煮可燉,是藏家待客的佳肴。
藏式糕點
藏式糕點
藏家長于做面食,最常見的是油炸果,采用精白面,糧、酥油等原料制成,形狀各異,有的似佛手,有的如龍爪,有的似彎月,香脆可口,酥而不膩。“八撒”糕點,采用奶酪、紅糖、酥油、白面等原料。先將白面制成蠶豆大小的圓球蒸后,放入酥油湯中煎炸,再將奶酪、紅糖放入。制成酸甜可口,綿軟回甜,油而不膩的食品。“八撒”糟糕多用于喜慶節待客。藏式糟糕吉祥結、龍眼包子等,是膾炙人口的食品。
青稞酒
青稞酒
青稞灑是藏族人民喜愛的灑,又是待客的見面禮物。青稞灑用高原特有的青稞釀制而成,已有千年的歷史。青稞酒酒色淳凈,清香撲鼻,灑味綿柔長,烈而不醉人。每逢客人來臨,主人必先捧出青稞酒。青稞灑夏能提神,冬能驅寒,讓人難忘。在婚宴或喜慶宴會上,主人高唱一曲“祝酒歌”。客人答唱一調“贊灑歌”,熱烈而又溫馨。
青稞酒的釀造方法和過程:“首先把青稞洗凈,注意不能讓青稞在水里洗的時間過長。然后倒進鍋里,放入多于青稞容量三分之二的水煮。當铞中的水已被青稞吸收完了,火就不能燒得過旺,邊煮邊用木棍把青稞上下翻動,以便鍋中的青稞全部熟透,并隨時用手指捏一下青稞粒兒,如還捏不爛,再加上一點水繼續煮。等到八成熟時,把鍋拿下來,涼上20到30分鐘的時間,這時鍋中的水已被青稞吸收干了,趁青稞溫熱時,攤開在已鋪好的干凈布上,然后就在上面撒勻酒曲。撒曲時,如果青稞太燙,則會使青稞酒變苦,如果太涼了,青稞就發酵不好。撒完酒曲之后,再把青稞酒裝在鍋里,用棉被等保暖的東西包起來放好。在夏天,兩夜之后就發酵,冬天則三天以后才發酵。如果溫度適宜,一般只過一夜就會聞到酒味兒。假如一天后還沒有聞到酒味兒,就說明發酵時溫度不夠,應在一個瓶子中裝上開水,放在鍋上的東西,要使已經發酵的青稞冷卻。這樣才能使青稞酒更甜。然后把它裝入過濾青稞酒的陶制容器中。如果要馬上用酒,就要加水,等泡四個小時后就可以過濾。如果不急用,就把鍋口和濾嘴封起來,需要時隨即可以加水。頭一鍋水應加到比發酵青稞高兩寸,第二、第三鍋水應加到和發酵青稞一樣高。封上鍋口的酒,勁兒大,所以三鍋酒中去。
關鍵字: 云南 豬耳朵 美食餐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