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香港(三)
仰視財富 香港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沿革,決定了它的文化和飲食都具有中西合璧的特點,就像在港島搭乘古老的電車,經過莊士敦道時,窗外呈現的是六七十年代霓虹閃爍的舊香港的景致,而再開出兩站,過了毗鄰的金鐘道,便進入摩天大樓的金融世界了――飲食也是如此,既有遍布老街頭上的老廣東茶寮食肆,也有高樓林立下入夜歌舞升平的西餐酒吧,連附近日本的壽司和南洋的咖哩在這里都有一席之地,更甭說能夠充分顯示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同時也能充分展示富人們奢華的中式大酒樓了。 所以香港人好吃,也講究吃。不論是平民家的阿公阿婆,還是富人家的老爺太太,每天的時間不是花在吃上,就是花在琢磨吃上,早茶、午餐、下午茶、正餐、宵夜,每一餐都要持續兩三個鐘頭,細細地嚼,慢慢地咽,時間就在嘴邊流過,幸福彌散在周圍。 就先說說這早茶。喝早茶都要在大酒樓,圖的就是一個氣派熱鬧的氛圍,式樣與廣州的差不多,價錢也說得過去,但細細看過每個桌子上撿的品種,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近日來股市暴漲,每個桌子上都有著燕窩啊魚翅的燉盅――前景一片大好,趕緊享受吧;而如果大家的桌子上都是簡簡單單地一屜叉燒包,那最近的股市一定是跌慘了――還是緊縮銀根吧,誰知明天是否會更差? 也有人不喝早茶,就是那些急匆匆的上班族。每一個地鐵站口或交通交匯處,都有西式的點心屋,剛剛烤制的散發著香甜氣息的各種精美小點,再配上一杯濃香的奶茶,幾分鐘結束戰斗,整個上午便精神飽滿。 早上十多點以后,街上才開始熱鬧,一扇扇的店門打開了,游人也熙熙攘攘起來。咦?這是一家什么店,許留山?雕梁畫棟,壇壇罐罐……莫非是《白蛇轉》里許仙的后人所開的中藥鋪?老土了吧?這是一家糖水店,賣的就是用水果呀、藥草呀、冰糖呀配制在一起有一定藥效的飲品,有的清香解暑,象“芒果雪哈爽”,有的卻苦口去燥,如“茯苓膏”,而且每天都有一款特價等著你。走累了,就進來坐坐,品上一碗,涼涼滑滑的,疲勞也就隨之去了。 在香港,一點鐘才是午飯時間,兩點鐘就又上班了,所以公司的員工通常就近在大廈的食堂和旁邊的茶餐廳,點一份廣式的叉燒飯或南洋的咖哩飯,或配上一大杯凍奶茶,或佐以一小碗濃湯,和同事閑聊中,午飯就結束了。不過,可別小看了這碗湯,香港本地人與廣東人一樣,對湯有著執著的愛好,覺得當地的濕氣太重,總是要補充一些湯湯水水,身體才會舒服。于是,什么東西都可以拿來煲湯,鍋整日都是放在爐子上的,直煲到所有的肉和骨頭都分離了,所有的菜根菜葉都成了泥――也許說營養沒了,但講吃的香港人卻認為這樣的湯才“補”啊。 不過如果你是游客,就不必匆匆地填飽肚子,到中環威靈頓街去品嘗“鏞記酒家”的金牌燒鵝吧,這可是被《時代》周刊列入過十大名菜呢。300多元一只,價錢不菲,味道嘛,北京人吃起來就像香港人吃“北京烤鴨”吧。 下午的時光就可以去海邊品英式的下午茶。淺水灣的影灣園露臺和赤柱的酒吧都是不錯的選擇,那份閑情逸致于寫字樓里疲于奔命的上班族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建議你品茶時,不要被精美的茶點弄昏了頭腦,記住,給胃留點空間,這樣就可以在晚餐前的空隙里,挑開永遠低垂的日本料理店的門簾,進去一探究竟。噓――,吃驚也不要出聲――原來在這喧鬧的都市中,竟還隱藏著如此靜謐的一塊天地,每一份食品都如花般,或雅致,或絢爛,恰到好處地被托起在別致的瓷盤里,超凡脫俗的,讓你不忍心放入口中,唯恐玷污了那份圣潔。 正巧達到目的,可以省下空間留待晚上的大餐。香港三面臨海,海水純凈無污染,來到此地不飽餐海鮮,豈不是天大的遺憾?鯉魚門、西貢和南丫島是香港吃海鮮的三個經典去處。鯉魚門距離市區最近,西貢有幾十分鐘的車程,而南丫島便要渡海方能到達,地點要根據自己的時間而定。海鮮的品種與內地差不多,只是皮皮蝦(當地人成為lailiao蝦)大得驚人,在木盆里一弓一縮的,很有幾分威嚴;還有牡蠣,剝了殼的每只還都有女孩子的拳頭般大小,據當地人說,也是“大補”的呀! 吃過了海鮮,就可以去逛夜市了。不知肚子鼓鼓的你,看見街邊的那些剛剛出鍋的魚丸鹵味,是否還會流口水?但當你將逛街的最后一站鎖定在百佳超市,循著水果的香味來到貨架前時,水靈靈的紅提子,綠油油的大西柚、黃澄澄的新騎士(甜橙)等各式各樣售價不及內地三分之一的洋水果,是否會讓你欲罷不能? 一提到香港,很多人的腦海中會立刻浮現出鱗次櫛比的摩天大廈和由各種高級轎車組成的滾滾車流,其實,這就是香港的中西區(中環一帶),坐落于維多利亞海灣的南岸,一幢幢出自于世界頂級建筑大師之手的現代化樓宇里,入駐著世界上最財大氣粗的銀行,恒生銀行、匯豐銀行、中國銀行、渣打銀行……一個個擲地有聲的名字,奠定了香港作為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這些高樓大廈之間,每時每刻都在流動著巨大的財富,而擁有這些財富的極少數的香港人,他們的衣食住行和日常起居,就將香港從一座“東方之珠”幻化成了奢華之都。 中環的置地廣場,是全香港最時尚最昂貴的購物場所,世界頂尖品牌的時裝在這里都有一席之地。那些每件以萬元為計數單位的衣物,是富人家的太太小姐們爭相搶購的對象,而與她們身上配戴的鉆石珠寶相比,這些衣物的價值又是相形見絀了。 香港是個美食之都,普通人花幾十塊錢就可以享受一餐美食,但富人們每餐的第一道卻一定要是每盅千百塊的燕窩魚翅,因為他們認為這些都是大補――香港人,即使是平民,也開口閉口“進補”,連大陸習以為常的茼蒿,在入秋之時,也被媒體渲染成“很補”。 仰視財富 香港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沿革,決定了它的文化和飲食都具有中西合璧的特點,就像在港島搭乘古老的電車,經過莊士敦道時,窗外呈現的是六七十年代霓虹閃爍的舊香港的景致,而再開出兩站,過了毗鄰的金鐘道,便進入摩天大樓的金融世界了――飲食也是如此,既有遍布老街頭上的老廣東茶寮食肆,也有高樓林立下入夜歌舞升平的西餐酒吧,連附近日本的壽司和南洋的咖哩在這里都有一席之地,更甭說能夠充分顯示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同時也能充分展示富人們奢華的中式大酒樓了。 所以香港人好吃,也講究吃。不論是平民家的阿公阿婆,還是富人家的老爺太太,每天的時間不是花在吃上,就是花在琢磨吃上,早茶、午餐、下午茶、正餐、宵夜,每一餐都要持續兩三個鐘頭,細細地嚼,慢慢地咽,時間就在嘴邊流過,幸福彌散在周圍。 就先說說這早茶。喝早茶都要在大酒樓,圖的就是一個氣派熱鬧的氛圍,式樣與廣州的差不多,價錢也說得過去,但細細看過每個桌子上撿的品種,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近日來股市暴漲,每個桌子上都有著燕窩啊魚翅的燉盅――前景一片大好,趕緊享受吧;而如果大家的桌子上都是簡簡單單地一屜叉燒包,那最近的股市一定是跌慘了――還是緊縮銀根吧,誰知明天是否會更差? 也有人不喝早茶,就是那些急匆匆的上班族。每一個地鐵站口或交通交匯處,都有西式的點心屋,剛剛烤制的散發著香甜氣息的各種精美小點,再配上一杯濃香的奶茶,幾分鐘結束戰斗,整個上午便精神飽滿。 早上十多點以后,街上才開始熱鬧,一扇扇的店門打開了,游人也熙熙攘攘起來。咦?這是一家什么店,許留山?雕梁畫棟,壇壇罐罐……莫非是《白蛇轉》里許仙的后人所開的中藥鋪?老土了吧?這是一家糖水店,賣的就是用水果呀、藥草呀、冰糖呀配制在一起有一定藥效的飲品,有的清香解暑,象“芒果雪哈爽”,有的卻苦口去燥,如“茯苓膏”,而且每天都有一款特價等著你。走累了,就進來坐坐,品上一碗,涼涼滑滑的,疲勞也就隨之去了。 在香港,一點鐘才是午飯時間,兩點鐘就又上班了,所以公司的員工通常就近在大廈的食堂和旁邊的茶餐廳,點一份廣式的叉燒飯或南洋的咖哩飯,或配上一大杯凍奶茶,或佐以一小碗濃湯,和同事閑聊中,午飯就結束了。不過,可別小看了這碗湯,香港本地人與廣東人一樣,對湯有著執著的愛好,覺得當地的濕氣太重,總是要補充一些湯湯水水,身體才會舒服。于是,什么東西都可以拿來煲湯,鍋整日都是放在爐子上的,直煲到所有的肉和骨頭都分離了,所有的菜根菜葉都成了泥――也許說營養沒了,但講吃的香港人卻認為這樣的湯才“補”啊。 不過如果你是游客,就不必匆匆地填飽肚子,到中環威靈頓街去品嘗“鏞記酒家”的金牌燒鵝吧,這可是被《時代》周刊列入過十大名菜呢。300多元一只,價錢不菲,味道嘛,北京人吃起來就像香港人吃“北京烤鴨”吧。 下午的時光就可以去海邊品英式的下午茶。淺水灣的影灣園露臺和赤柱的酒吧都是不錯的選擇,那份閑情逸致于寫字樓里疲于奔命的上班族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建議你品茶時,不要被精美的茶點弄昏了頭腦,記住,給胃留點空間,這樣就可以在晚餐前的空隙里,挑開永遠低垂的日本料理店的門簾,進去一探究竟。噓――,吃驚也不要出聲――原來在這喧鬧的都市中,竟還隱藏著如此靜謐的一塊天地,每一份食品都如花般,或雅致,或絢爛,恰到好處地被托起在別致的瓷盤里,超凡脫俗的,讓你不忍心放入口中,唯恐玷污了那份圣潔。 正巧達到目的,可以省下空間留待晚上的大餐。香港三面臨海,海水純凈無污染,來到此地不飽餐海鮮,豈不是天大的遺憾?鯉魚門、西貢和南丫島是香港吃海鮮的三個經典去處。鯉魚門距離市區最近,西貢有幾十分鐘的車程,而南丫島便要渡海方能到達,地點要根據自己的時間而定。海鮮的品種與內地差不多,只是皮皮蝦(當地人成為lailiao蝦)大得驚人,在木盆里一弓一縮的,很有幾分威嚴;還有牡蠣,剝了殼的每只還都有女孩子的拳頭般大小,據當地人說,也是“大補”的呀! 吃過了海鮮,就可以去逛夜市了。不知肚子鼓鼓的你,看見街邊的那些剛剛出鍋的魚丸鹵味,是否還會流口水?但當你將逛街的最后一站鎖定在百佳超市,循著水果的香味來到貨架前時,水靈靈的紅提子,綠油油的大西柚、黃澄澄的新騎士(甜橙)等各式各樣售價不及內地三分之一的洋水果,是否會讓你欲罷不能? 一提到香港,很多人的腦海中會立刻浮現出鱗次櫛比的摩天大廈和由各種高級轎車組成的滾滾車流,其實,這就是香港的中西區(中環一帶),坐落于維多利亞海灣的南岸,一幢幢出自于世界頂級建筑大師之手的現代化樓宇里,入駐著世界上最財大氣粗的銀行,恒生銀行、匯豐銀行、中國銀行、渣打銀行……一個個擲地有聲的名字,奠定了香港作為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這些高樓大廈之間,每時每刻都在流動著巨大的財富,而擁有這些財富的極少數的香港人,他們的衣食住行和日常起居,就將香港從一座“東方之珠”幻化成了奢華之都。 中環的置地廣場,是全香港最時尚最昂貴的購物場所,世界頂尖品牌的時裝在這里都有一席之地。那些每件以萬元為計數單位的衣物,是富人家的太太小姐們爭相搶購的對象,而與她們身上配戴的鉆石珠寶相比,這些衣物的價值又是相形見絀了。 香港是個美食之都,普通人花幾十塊錢就可以享受一餐美食,但富人們每餐的第一道卻一定要是每盅千百塊的燕窩魚翅,因為他們認為這些都是大補――香港人,即使是平民,也開口閉口“進補”,連大陸習以為常的茼蒿,在入秋之時,也被媒體渲染成“很補”。 去年年底,八十歲高齡的賭王何鴻燊在曾舉行過政權交接儀式的香港會展中心,為他23歲的兒子迎娶新娘,設千人筵席,整個婚禮耗資2000萬港幣。據說,僅每桌筵席就花費兩萬元,這又是何等的美食呢? 由于沒有關稅,香港的轎車售價極其便宜,一輛豐田佳美在香港全部買下來只須15萬港幣,但在香港,養車卻開銷極大。在中環,一小時的停車費最便宜要30元,即使工作居住在偏僻的地段,一個月花在停車位上的錢至少也要6000元,加上12元/升的汽油費、動輒幾十元的隧道費等,一輛車每月的最少支出是1萬港幣。所以,在香港,私家車同樣代表著財富,只是富人們擁有的是價值百萬的最新款奔馳房車、最新款保時捷跑車。 如今,富人的“行”也不僅僅靠地面上的交通工具了,游艇和直升飛機逐步加入,形成“海陸空”全盤擁有的陣勢。一艘游艇最便宜的售價也需要100萬港幣,但100萬港幣的游艇在銅鑼灣的避風塘里未免有些寒酸,是否要換成1000萬港幣的?至于一年之中能有幾天派上用場,就不去管它了。 不過與“住”比起來,花在“衣”、“食”、“行”上的費用又是小巫見大巫了。香港寸土寸金,房價高居全球榜首,現在,即使是沙田區平民百姓居住的房子也要兩萬多塊一平方米,而在淺水灣和中西區的禮頓山一帶,房價更高達每平米十幾萬港幣,一幢幾百平米的別墅,價錢就是在幾千萬至上億港幣,稱之為“豪宅”,實不為過。 由于在衣食住行和日常起居上耗資巨大,在香港,恐怕沒有哪個大款可以坐吃山空,他們還要玩命的賺錢,以繼續維持奢華的一切。何鴻燊擁有200億的身家,但妻妾子女眾多,還是要拼命地賺錢;王菲在千禧年馬不停蹄地拍廣告、開演唱會、出唱片、拍電影,總計入帳4000多萬,但她依舊不敢懈怠――供房、供車、供傭人、供女兒……每月最低支出就是80萬港幣! 在香港這樣的社會中,巨大的貧富差距迫使一些人鋌而走險,投資股票、賽馬、六合彩等,希望能一夜之間爆富。而一旦投資失敗,對燈紅酒綠的厭倦就幻化成對來世的期盼,于是,在還未被查封的游艇上,在著名的海傍度假村,就時不時地上演著“燒碳”自殺的悲劇。 這就是香港。
關鍵字: 廣東 摩天大樓 金鐘 飲食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