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美食苗族小黑藥燉雞
苗族,為蚩尤部族后,蚩尤者,炎帝屬也,于炎黃一統后背而南下,入百越進入今天的湖南、廣西、云南、貴州一帶居住。苗族曾經自稱“牡”、“蒙”、“摸”、“毛”,有的地區自稱“嘎腦”、“果雄”、“帶叟”、“答幾”等。
小黑藥屬常年生長草本植物,別名草三角楓,一般生長于陰冷潮濕的山地區,株高僅10-33厘米,其根、莖、葉皆可入味入藥。據丘北苗族塞的一些老人介紹,苗族習慣用小黑藥治療腎虛,腰痛、哮喘等病癥,用小黑藥燉雞已在民間沿襲樹百年,原是婦女產后的滋補品,由于小黑藥本身就是一棵能祛病養生的好藥,其燉制出的雞不僅香味獨特,肉嫩湯鮮,營養豐富,而且還具有清肺排毒、散寒止咳、滋陰補腎等供銷。小黑藥燉雞逐漸演變成了民間款待貴賓的鄉土美食和大病體虛的滋補良藥。
在被稱為壯鄉苗嶺之一的云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且許多鄉土美食也讓人津津樂道。居住在高海拔山區的苗族群眾,只要家中來了貴客,他們都會燉制出香噴噴的小黑藥雞讓客人品嘗。這一美食不僅香味獨特、營養豐富,而且“清肺排毒、散寒止咳、滋陰補腎、行血通經”,一直被丘北苗族同胞奉為款待上賓的佳肴和大病體虛的滋補良藥。
據丘北苗族村寨的老人介紹,小黑藥燉雞在苗族民間沿襲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原來只是當地苗族婦女產后的滋補品,聽說苗族婦女產后吃一只小黑藥燉雞,產后三天后就可投入正常的生產勞動。由于小黑藥燉雞營養豐富、藥效神奇,后來逐漸演變成了苗家待客的鄉土美食。隨著丘北普者黑旅游業的發展,小黑藥燉雞成了丘北菜肴一個頗具特色的亮點,備受當地人和外地游客的青睞。
關鍵字: 云南 美食餐飲 黑藥燉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