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傈僳族風俗美味
杵酒
怒江各民族大多喜好飲酒,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杵酒。杵酒也叫水酒,傈僳族叫“楞知”、“碟知”,怒族人有時把它當飲料喝。釀造杵酒時,用玉米瓣、天仙米、高粱米和雞足稗混合蒸,或分別蒸熟。冷卻之后加進甜酒曲,攪拌均勻,放人大罐子內用布密封,置于火塘邊促其發酵,數天之后就釀熟了。要吃的時候用勺子撈人一個盆中,加適度溫水浸泡,再用木勺和竹篾或藤條編制的漏斗擠壓過濾,即成杵酒。
這種酒的酒精度為17%。18%,味道醇正,喝過之后會留下淡淡的甜味,而且營養豐富。杵酒既解渴又解乏,還能增進食欲,所以各族人民都十分喜歡喝,有人稱其為“峽谷啤酒”。杵酒也是人們在節慶喜事中不可缺少的東西。有不少民族在定婚、結婚、生子的慶典中,都少不了送杵酒為禮,飲杵酒助興。而傈僳族、怒族、獨龍族人民為表示友誼而共飲同心酒時,用的也是杵酒。
簸箕飯
這是只有在當地的傈僳族人家才可以吃到的傳統食物。就是用煮熟的大米和苞谷,拌上青菜、洋芋、蘑菇,再加上烤熟的雞塊、豬肉等,用大的竹箍箕盛上,吃的時候,以手代筷,抓起簸箕中的食物,蘸著面前小碗里裝著的由醬油、姜蔥制成的佐料一起吃。
酸竹菜
酸竹菜是山里生長的一種青嫩的竹筍,夏初挖出,削皮切成片狀晾曬成干菜(獨龍語稱“美皓”),食前以熱水浸泡,常用來炒肉食和做湯料,味鮮美爽口。制成的酸筍是將鮮筍剁碎,舂打至綿軟,密封在竹筒里,用笆蕉葉封口,放在有細小泉溪處淋滴,數天后發酵變酸,取出晾干做酸竹湯,去暑解渴,是夏季適宜的湯食。
打茶
獨龍河上游的人有“打茶”的習慣,可能是受到鄰近藏族習俗的影響。獨龍族不種茶,多購買磚茶,煮沸后就飯食而飲。打茶常用來招待客人。打茶的工具,是一個長約70公分,口徑約10公分的竹筒,內置一個上下活動長約90公分的帶竹柄木塞。筒中放進少許鹽和熟的動植物油脂,如豬油、肥肉丁、雞油、核桃油或酥油等,以及加放上一些有香味的蘇麻籽,也有加入調好的雞蛋,再將煮好的茶水倒入,然后手握竹柄木塞,上下反復打茶,再倒出飲用。其色淺褐,味咸香,能提神解乏,是一種滋補飲料。
俠辣與鞏辣
怒族人不僅愛飲酒,而且也善于用酒做出各種美味的食物,“俠辣”和“鞏辣”就是貢山境內的怒族的珍饈。
在怒語中,“辣”是“阿辣”的簡稱,意為燒酒。“俠”的意思是肉,因此“俠辣”就是“肉炒的酒”。“鞏”是雞蛋的意思,“鞏辣”就是“雞蛋炒的酒”。
“俠辣”常用雞肉(有的時候也可以用野雞的肉或其他野獸的肉,瘦肉最好)為原料,先把肉砍剁成小塊,在炒鍋中放進酥油或漆油,加熱后倒入肉塊。把肉塊煎炒的又脆又黃時,將火撤小,再把燒酒倒進鍋中,蓋上鍋蓋煨上五六分鐘,就可以連酒連肉倒出來品嘗了。
如果要做“鞏辣”,就更為簡單,把雞蛋調勻,人油鍋煎炒,當雞蛋被炒黃之后,加入燒酒炯上幾分鐘,就可食用。
用這種獨特的烹調方法做出來的“俠辣”和“鞏辣”具有獨特的風味。不僅味道香辣適度,濃郁可口,而且還可以起到滋補身體、強筋健骨的作用。老人常得的風濕麻木,婦女常患的陰虛諸癥,都可以通過吃這種“炒肉的酒”和“炒蛋的酒”得到改善。因此怒族人又將其看作是滋補食品和祛病良藥。
關鍵字: 云南 傈僳 美食餐飲